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话985海归教授 揭秘“以终为始,十五年规划”升学逻辑

时间:2025-07-28 13:12:00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7月24日下午,由北京起航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 “起航新未来教育”)主办的 “985 海归教授媒体见面沟通会” 在北京顺利举行。此次活动中,知名学者、教育领域大 V,同时也是 “985 海归教授讲升学” 账号主理人的李泽教授,首次面向十余家媒体公开了他的首创观点。在大学与专业选择上,教授认为应秉持 “以终为始•15 年规划”的理念。借助此次媒体沟通会,我们有幸对李泽教授进行了采访。围绕高考志愿填报策略、专业选择逻辑、保研路径规划等家长与学生高度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985海归教授李泽

解读保研王逻辑:“两大原则+三好选”

眼下随着多所高校取消保研夏令营,保研竞争或将愈发激烈,这也是当下很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对此人李泽教授认为,未来学生想要保研成功,需要从大学初始便秉持“两大原则”和“三好选”,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两大原则,具体为轨迹可循和人设可追。轨迹可循指的是学术经历必须形成连贯的“证据链”,让导师能清晰看到学生的兴趣起点、研究深化过程和能力成长路径。应连续参与相关课题、发表有证据闭环的论文,让履历能追溯到最初的兴趣起点,避免零散项目堆砌。建议学生从大一的时候上过某老师的课跟着做过课程设计,大二参与相关课题的大创项目,大三基于该项目发表会议论文或申请专利,形成“课程→项目→论文”的闭环,证明论文成果的溯源性与递进性。

第二则是人设可追,通过大学期间的活动与表现,打造清晰、一致的个人标签,从而能够让导师明确学生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学生在保研时还应进行“三好选”:选择好学校、选择好专业、选择好导师。首先院校间的“学术委员会联动”“地域产业合作”会影响保研成功率,优先选有学术资源联动的院校,比如同省985行业强校,地域近的院校常因学术委员会合作,更容易获得推荐。而选择好专业指的是好专业不一定是热门专业,可以选择产业需求、国家支持发展的领域。最后则是选择好导师,李泽教授表示导师是保研后学术成长与就业资源的关键,优先选能力较强的导师,这类导师能提供更多学术机会,且未来对个人工作也有帮助。

最后教授还特别提醒:“GPA是保研的基础门槛,但需平衡成绩与经历的真实性,坚决杜绝‘论文投机’等学术不端行为。”

揭秘“以终为始,十五年规划”升学逻辑

当前高考志愿填报中,“一味追求分数最大化”与“盲目追捧“双一流”院校与专业”等现象颇为常见。这些看似“稳妥”的选择,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导致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入学后陷入“专业不适应”“未来方向迷茫”等规划困境。针对这一问题,李泽教授明确指出,教育规划不应被短期的分数或院校光环束缚,而需建立 “以终为始,十五年规划” 的长远视角。他强调,科学的教育规划核心是回归 “人” 的成长本质:既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质、兴趣方向、能力优势等个性化标签,也要通过15年周期内的分阶段布局与动态调整,让个人成长路径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精准匹配,最终实现长期价值的稳步提升。

针对近年来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加速调整的现象,李泽教授指出,这种调整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因此他建议,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当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与科技发展趋势,把个人的成长路径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和科技革新进程中,这样才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 “未来哪些专业会成为风口”,李泽教授也给出了明确答案。他认为,以下七大领域具备高潜力发展空间: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网络空间安全、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与半导体、自动化及机器人。这些领域既顺应国家战略需求,也贴合科技演进方向,值得学生重点关注。

最后李泽教授还进一步给出报考建议:如果学生有意向投身低空经济领域,报考专业时可重点聚焦四大细分方向 —— 飞行器设计、智能控制与 AI、低空交通与物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提前在这些方向深耕,既能精准对接行业核心需求,也能更主动地抓住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行业红利。

如何应对AI时代,教授给出答案

当AI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席卷而来,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愈发凸显: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站稳脚跟,不被时代浪潮吞没?与此同时,学生和家长群体中对“铁饭碗” 的追逐热度持续攀升。考编进入体制内,成为了许多人寻求稳定与保障的优先选项。今年高考结束后,多个省份出现了高分考生放弃985院校录取资格,转而选择警校等院校的情况,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毕业后能直接进入体制,获得一份安稳的工作。不仅如此,“AI 教父”杰弗里•辛顿给年轻人提出了学水管工的建议,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本升专” 的招生计划也曾引发广泛讨论。

这些现象如同一个个清晰的注脚,勾勒出时代的一幅侧写:对AI发展的深层焦虑,与对 “铁饭碗” 的集体执念,正相互交织,形成了当下人们普遍认同的生存共识。

面对AI时代下的这种焦虑,李泽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在 AI 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背景下,个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践行“三靠”原则:一是“靠脑,要努力成为人工智能的驾驭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二是“靠嘴”,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情商,专注于人际沟通协调类的工作;三是“靠腿”,要精进动手实践技能,在机械维修等依赖经验积累的岗位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写在最后

从保研规划的“两大原则+三好选”,到“以终为始•15 年规划”的升学逻辑,再到 AI 时代下的“三靠”生存法则,李泽教授的分享始终围绕“长期主义”与“精准适配”两大核心。既拒绝盲目追逐短期热点,也反对脱离现实的空想。无论是专业选择时锚定国家战略赛道,还是职业规划中建立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本质上都是在教会学生与家长: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走最快的路”,而在于“走对自己的路”。

此次起航新未来教育主办的媒体沟通会,不仅让这些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观点走进公众视野,更为迷茫中的学生与家长提供了一套可落地的规划框架。未来,当更多人能以长远视角锚定方向,以理性策略积累成长,或许就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这也这正是教育规划的意义,也是李泽教授希望传递的核心力量。

(1021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