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乡土四季中共同成长——江西吉安吉州区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穿过省道、绕过农田,经过一排松树林,抬头便是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每天都能看到松树。”曲濑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周璇介绍,从最初的“松树我想问”,到“探松果之秘”“玩松果之乐”“创松针之美”,幼儿在发现、猜想、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松树的探究活动。
如今,对于吉州区的幼儿园来说,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好游戏活动并非一件新鲜事。吉州区教体局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通过吉州乡情、吉州童趣、吉州色彩、吉州百味四大板块,引领幼儿园教师将当地丰富的文化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开展游戏研究,转变教师观念
近年来,每年新建3—4所公办园,不断补充幼儿园在编教师……吉州区教体局局长孙军介绍,该区正积极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而游戏活动研究,正是迈向“幼有优育”的一个抓手。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园,吉州区保育院自2019年起实施集团化办园,采取‘1+N’方式领办公办园,人、财、物纳入统一管理,园际间实行管理互通、师资共享、教研一体、特色发展。”从事幼教工作30余年,曾担任吉州区保育院院长的颜蔚说,6年来,该院由1所园发展成包括1所本园、16所小区配套园和1所新建园的集团,城区公办园学位由600个扩充至4600个。
2020年,吉州区获评全国安吉游戏推广实验区,吉州区保育院作为国家级安吉游戏推广实验园,主动承担起带领全区推广安吉游戏的工作。
“2019年起,我院便组织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对幼儿园周边2公里内的社会资源进行挖掘,并结合园本文化、传统节日和本地民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彼时,全区其他幼儿园基本使用统一的教师用书,教师高控现象普遍。”颜蔚介绍,她带队到安吉观摩学习后,教师才逐渐意识到应倾听幼儿,做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
如何在全区层面转变教师观念?
由吉州区保育院牵头的改革应运而生:将全区划为4个片区,以城区公办园为帮扶单位,全面覆盖片区内的民办园、乡镇中心园、村级园,并由名师工作室领衔指导,建立讨论交流机制。
“我们发现,以往一些游戏并非真正来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充分干预,幼儿被动学习,始终无法做到真正放手。”吉州区保育院附属十四部教师胡美清坦言,刚接触安吉游戏理念时,对“教师退居观察者”的角色转变颇不适应。
在一次次交流研讨中,一场深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展开: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幼儿,教师“管住手、闭上嘴、睁开眼、竖起耳”,专注观察幼儿;幼儿园自下而上收集幼儿的兴趣点和好奇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每学期就某一部分问题分别从班级、年级组、园本、片区进行多层次的研讨及现场观摩。
开发资源库,明确教研目标
由于缺乏归纳总结意识,加上近年来区里招聘了不少新教师,改革之初,教师普遍充满困惑。不知如何观察、不敢讨论、难以表达,他们经历了艰难的适应过程。
一次不行就两次,现场不行就把课程录制下来,回去反复观看。
教师逐渐发现,学前教育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大学问。从幼儿在游戏中如何主动探索、自发制定规则,到教师在活动中的站位、教室中桌椅凳的摆放,再到幼儿自主用餐的顺序,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教研让我们意识到,教师的任务不是代替幼儿做事,而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成长与发展。”樟山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甘琳花深有感触地说。
“为全面提升我区保教质量,改变年轻教师多、民办园教研薄弱的现状,我们决定结合乡土文化开发主题活动资源库,再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项目引领,强化全区公办园和民办园联片教研,引导各园结合自身特色与周边资源开展园本化探索,促进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整体发展。”2024年,颜蔚调任吉州区教体局党委委员,随即在全区全面铺开学前教育主题活动课程研究。
通过名师工作室引领,吉州区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师幼深入探索和体验当地丰富的文化和独特风情,引导各园从幼儿兴趣点出发,结合园本特色、不同季节和周边资源,从吉州乡情、吉州童趣、吉州色彩、吉州百味四大板块开展教研。
“乡镇园年轻教师多,起初对园本教研感到困惑,好在局里要我们基于‘多彩四季·吉州印象’这一主题开发活动,明确了教研方向。”甘琳花介绍,最终该园结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更替变化和地处农村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农耕文化为园本特色。
用好乡土资源,激发课程活力
“以前家人问我在幼儿园忙什么,我总说不清楚,因为事务太琐碎。”吉州区保育院院长郑青花坦言。如今,幼儿园在假期前后都会开展系统化教研活动,忙而有序。
比如,结合各学期季节特点,各分院围绕“吉州乡情”等四大板块,探讨下个学期要重点开展哪些主题活动;各年级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细化主题内容,构建主题网络图;各分院通过二次调研和集体教研,梳理问题,预设主题,并结合早先教研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举措,以便对即将展开的主题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以前经常听到分院说开展游戏活动缺乏资源,如今他们学会了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现场和幼儿兴趣生成鲜活的课程。”郑青花补充说,新教师一般经过两三年的教研活动就能获得比较大的专业成长。
入职3年便在吉安室内自主游戏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的年轻教师宋晨茜、黄佳琪对此颇有感悟。
“初入职时常被幼儿天马行空、千奇百怪的问题难住,深感成长压力。”宋晨茜说,教学的过程也是和幼儿共同探索成长的过程。
“结合‘多彩四季·吉州印象’这一主题,我们试着融合本土文化资源,关注幼儿兴趣点,根据活动实际情况生成新的主题,不断去发现、挖掘。”黄佳琪表示,“如今,如何有效观察幼儿、支持幼儿,体现教师专业价值,已成为我们教研的主线和成长的方向。”(本报记者 甘甜)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