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密集回应“对等关税”影响,美国民众“疯狂”囤货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商品征收34%的高额关税。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随即宣布自4月10日起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作为反制。
在这一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密集回应关税政策调整对公司的影响,展现出多元化的应对策略与行业特性。
食品饮料行业:本土化优势凸显
在食品饮料领域,东鹏饮料凭借全产业链本土化布局,有效抵御外部供应链波动。公司主要原料采购及生产基地已实现100%国内布局,PET瓶、纸箱等包材供应商国产化率亦达100%。随着“国货替代”消费趋势深化,东鹏饮料通过渠道下沉和产品创新,2024年末全国终端网点近400万家,进一步巩固本土化竞争优势。
乐惠国际则表示,公司设备出口份额占50%左右,超过90%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等关税”影响有限。
钢铁行业:出口规模较小,影响可控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普遍表示,由于中国对美国钢材出口规模较小,本次加征关税对钢材出口直接影响有限。尽管可能对出口至其他国家并在美国加工的钢材产生一定影响,但全球钢材需求的韧性将调整贸易格局。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从供给端调节产销平衡,为行业提供政策支撑。
信息通信行业:多元化布局与全球化应对
信息通信行业部分公司表示,对美出口比例较低,直接影响较小。例如,华勤技术作为全球智能产品ODM龙头企业,美国市场销售占比有限,海外业务占比约50%,其中直接销往美国的产品收入占比约10%。公司通过多元化客户结构与全球化布局,与三星、联想、小米等全球头部品牌保持长期合作,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移远通信亦表示,2024年直接出口销往美国的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例极小,影响可控。
新能源、新材料行业:海外布局与业务调整
骆驼股份、华懋科技等公司表示,出口美国规模较小,影响可控。华懋科技通过越南工厂向北美市场销售,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北美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1.14%和1.22%,占比较小。公司全球化战略聚焦东南亚、亚太及欧洲市场,越南新工厂预计于今年二季度正式投产,规划产能约20亿元。
博威合金则通过在美国建设2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对海外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问题,同时越南新投3GW电池片项目销售市场面向欧洲和印度,具备税费优势。
农药化肥行业:草甘膦出口或迎利好
某沪市农药公司表示,主要出口产品为草甘膦,2023年和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2.63%和6.74%,无直接向美国出口。
公司认为,美国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因拜耳(孟山都)区位优势导致其在美国份额提高,进而引发其他主要消费地区份额空缺,同时国内草甘膦厂家可能提价,二者共振利好国内草甘膦销售。
出版行业:内需主导,影响微乎其微
新华文轩、凤凰传媒、皖新传媒等出版行业龙头公司指出,主营业务多为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教材的出版、发行和销售,主要供应商为国内纸张、纸浆企业,主要客户为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基本不存在进出口业务,因此“对等关税”对公司业绩无直接影响。
企业积极应对,商会强烈反对
面对关税政策,多家企业已提前布局应对。迈瑞医疗通过全球生产基地布局及前瞻性备货,确保美国销售产品不受本轮关税影响。道通科技则在低关税国家或地区寻找制造场所,预计1个月内实现制造替代。依依股份积极与客户沟通,开发欧洲、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提升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6家商会发表声明,强烈反对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无视世贸规则,严重影响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民众健康福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亦表示,单边措施将扰乱全球经贸秩序,破坏产业链稳定。
美国民众“疯狂”囤货,经济衰退风险加剧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消费者因关税担忧“疯狂采购”各类商品,包括汽车、家电等大件商品。3月份美国汽车销量飙升11.2%,纽约居民一周内花费数千美元囤货。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每个普通家庭每年损失3800美元购买力。
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分析指出,关税新政可能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全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从1.3%下调至收缩0.3%。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