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警惕“蜡菌”作祟 把好“病从口入”关

时间:2025-09-09 11:04:00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 通讯员阿巴白克力·阿不力米提)近日,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发布健康提示:警惕蜡样芽孢杆菌通过食材“潜入”餐桌,引发食物中毒。
  据介绍,蜡样芽孢杆菌既能产生专挑米饭、面食等淀粉类食物“下手”的呕吐型毒素;又能产生“偏爱”肉类、奶类、汤汁等食物的腹泻型毒素,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症,让人防不胜防。

  此外,蜡样芽孢杆菌毒素还会攻击肝脏、脑组织,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婴幼儿、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危险,甚至可能发展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营养与食品安全科专家介绍,蜡样芽孢杆菌遇到不利环境就会形成坚硬的芽孢,就算高温烹煮也能“扛过去”。哪怕食物煮熟了,杀死了普通细菌,这些芽孢仍能“潜伏”下来,等食物冷却到室温,就会迅速“苏醒”、大量繁殖,还会偷偷产生毒素。

  需要注意的是,米饭疏松的结构和丰富的淀粉,正好给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剩米饭冷却时,温度会长时间停留在4℃-60℃的“危险温度带”,细菌会趁机疯狂增殖、产生毒素。有研究显示,煮熟的米饭在25℃左右的室温下放2-4小时,蜡样芽孢杆菌数量就可能达到致病水平。

  除此之外,肉类、奶类、豆豉、腐乳等高蛋白食物,也可能被蜡样芽孢杆菌“盯上”,更容易引发腹泻型中毒。和淀粉类食物不同,高蛋白食物变质后通常会有明显的气味、外观变化,但要警惕的是,蜡样芽孢杆菌刚污染时,可能不会留下明显的“腐败痕迹”,难以及时发现。

  如何预防“蜡菌”作祟?

  专家建议,煮好的食物如果不马上吃,别让它在室温下“慢慢凉”,要尽快降温到4℃以下。家里做饭可以把大份食物分装到浅底容器里,这样凉得更快,装好后赶紧放进冰箱;集体食堂、餐馆等大量烹饪米饭、汤羹、肉类时,最好用速冷机等专业设备降温,别提前太久准备食物,还要保证保温、冷藏设备够用。

  处理生、熟食物的砧板、刀具、餐具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剩菜再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用100℃加热20分钟以上,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而且别反复冷藏、加热。不过要注意,加热能杀死细菌,却破坏不了已经产生的耐热呕吐毒素。要是食物在室温下放太久,就算重新加热,也可能让人中毒。

  做好的食物要尽快吃,在室温下放置的总时间别超过2小时;做饭要“量力而行”,最好当餐吃完,别剩太多。如果食物(尤其是米饭、面食)出现异味、发粘或口感不对劲的情况,别犹豫,马上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