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笛韵中的非遗魅力 ——余杭区举办2025年“国际茶日”活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2025“国际茶日”之际,外国留学生体验余杭非遗活动顺利举行。余杭区非遗茶空间主理人、传承人代表以及来自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活动现场 图源:活动主办方
今天上午,留学生走进中泰街道枫岭茶谷体验“在余杭的非遗茶生活”并在茶园观看中泰竹笛表演。在“丰岭茶厂”非遗茶空间,竹偶人、剪纸、风筝制作技艺、余杭纸伞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更是让留学生体验感满满。
“这是我第一次喝这样的茶,非常好喝。这里的好多项目,我以前都没有见过,老师带我体验了很多项目,我觉得很开心。”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林思琪跟着茶空间主理人体验了一回径山点茶,高兴地和朋友们分享照片。
“你知道吗,2021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展示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竹笛,就是来自我们杭州余杭的‘中泰竹笛’,这是史上第一支上天的笛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泰竹笛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志刚向留学生们介绍起中泰竹笛,他的徒弟吴婉群带来笛子独奏《茉莉花》《梁祝》等经典曲目。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黄琨智此前学习过长笛,跟着吴婉群学习了一下指法后,也能吹一小段竹笛,“我之前吹的长笛是金属的,键位会比竹笛多很多,指法也不太一样。我觉得竹笛有一种简洁的美。”留学生们对竹笛演奏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上台学习。他们还现场体验了塞笛脑、缠线等步骤,尝试着完成竹笛的初步制作,吹响自己参与制作的竹笛,林思琪和同学都很兴奋。
来自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罗马尼亚等国的留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品尝余杭糕点“闲林桑甜糕”。这款糕点选取当季优质的农作物为原材料,承载“应季饮食,顺时养生”的中华智慧,因其清甜不腻的口感和绿色健康的理念,迅速俘获了留学生们的味蕾。一位罗马尼亚留学生表示:“原料的清香和糕点的软糯结合得很巧妙,甜度刚刚好,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蜂蜜蛋糕,但更有东方特色。”
下午,留学生走进自然造物民艺中心与余杭非遗馆,学习、体验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参与多项文化体验活动。
跟着传承人在纸上剪出一只葫芦,用自己喜好的配色画一只风筝,缝制一只香囊,体验一回唐代篆香,尝一口造型别致的茶点……种类繁多的体验项目,让留学生们大呼过瘾。
“我们在现场准备了非常多的体验项目,也是希望留学生们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非遗的魅力,爱上非遗。”余杭区文广旅体局非遗科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后续,余杭还将筹备更多丰富有趣的非遗市集、非遗体验等活动,让非遗被更多人熟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