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换道超车,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

时间:2025-05-07 15:44:00

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杜昕芸 徐琰杰 许欢 摄影报道

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这是记者连日来在福山区门楼街道走访调研中发现的新气象。

动能有了新变化,让门楼街道在振兴路上有了更坚实的底气。

从“呲”到“滴”,眼药水瓶添加科技含量

走进烟台华正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全封闭无尘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正高效生产着输液瓶组合盖。传送带上,纽扣大小的乳白色塑胶瓶盖正源源不断地“走”进包装车间,等待被打包。

随着传送带不断推进,产线上方的“闪光灯”不停闪烁。硕大的生产车间里,除了正在运行的各类设备,几乎见不到工人。几名工作人员只要在监控器前,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设置和监控,就能实现高效生产。

“你看,产线一天出货量就达500万只,人眼检验根本不可能。”华正医疗副总经理孙亮介绍,企业自主研发了视觉影像检测系统,瓶盖儿大小、色泽、尺寸达不达标、有没有粉尘瑕疵,“电子眼”一瞄,就知道是否合格。

向产线要效益,向智能转型。2024年,华正医疗器械通过对产线工艺进行优化,实现了自动化连线改造,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这套注塑机上有冷却温度感应系统,我们设定的温度为20摄氏度,若超过22摄氏度系统会自动报警,技术人员再去处理,以此实现智能化降本增效。”孙亮说。

滴眼液几乎家家都会用到,传统的滴眼剂瓶在滴液时,常常会一下子“呲”出多滴,形成柱状流,浪费药剂,更不利于患者康复。在研发中试车间,一款新的滴眼剂瓶历经三年的研发,即将上市。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无论使用者怎样挤压,都能保证药液一滴一滴地稳定流出。该产品已经申请国家专利,预计年底便可获批量产。量产后,年产量将达一亿只以上。

通过技术创新向生产要效益,这是华正医疗器械的重要支撑。

鼻腔冲洗套装正在进行市场客户测试;固体药片瓶预计2026年批量生产……这一个个创新产品,正是华正医疗器械发展新动能的具体实践。

“企业不断释放创新活力,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铸塑卓越品牌。”华正医疗总经理郭善鹏表示,企业通过研发实现了“多条腿走路”,有了抵御风险的底气。

发力创新药赛道,研发罕见药平替药品

走进烟台巨先药业有限公司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车间,生产线上,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正陆续下线。

“这是烟威地区片剂产量最大的生产线,一个月产量达1.5亿片,现在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烟台巨先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宫明会介绍,1月到3月,企业订单增长26%,销售额达6000万元。

“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引入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实现了从铝塑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升了产能和生产效率。”宫明会表示,巨先药业聚焦市场全面发力,用研发创新引领成长。

“目前我们有三大类9个产品。地牡宁神口服液是治疗儿童多动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独家专利产品。这个产品已经进入了全国各大儿童医院,包括综合性医院在内有700多家。”宫明会介绍,吲达帕胺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已进入国家集采,年生产量达20亿片。两种药品已占全国份额的19%。预计企业年销售额可达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

“我们高度关注儿科药物开发,进行多动症新型药物研发与布局。2018年公司开展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研发,并在2023年获得注册批件。该药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一线指导药物,与地牡宁神口服液中西联合用药,可以起到西药起效快、中药治根本的良好效果,为患者家庭提供最优的治疗选择。”宫明会介绍,去年以来,企业与深圳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一代罕见病药物。

烟台巨先药业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至今已经过了15年的发展。企业集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拥有口服固体制剂、中药提取、口服液体制剂三个车间,目前布局心脑血管、精神类、抗感染类三大领域,并逐渐布局生物药,填补了其在生物药领域的技术空白。

“我们有4个品类的仿制药和10个品类的创新药研发阶段已结束,进入动物体试验阶段。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新产品的持续上市,将进一步为全国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包括临床用药作出我们的贡献。”宫明会介绍,目前,企业正在布局新厂区,持续扩大生产产能,坚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智能问诊,上传舌头照片就能辨别体质

用手机把舌头拍照上传,根据舌苔、舌色等情况,系统两秒钟给出诊断结果,不仅有中医执业医师给开药方,就连食补吃啥都一清二楚。

走进山东省首家民营互联网医院——医行天下互联网医院,整个医院过道里弥漫着药味儿,取药口处站着来取药的患者。

“我们医院与别的医院在硬件设施上没有什么区别,可以体检、问诊,也有相关科室的医生坐诊。但是我们建立了中医药垂直领域的数据模型,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机房,在省内率先建立AI技术模型,并已独立推广应用。”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医行天下互联网医院药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陈聪介绍,医行天下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健康顾问系统集成了药品管理、AI辅助问诊、舌诊辨体质等丰富功能。

记者了解到,通御中医世家药业集团自2005年成立以来,建立了医药批发公司与中医世家连锁药店品牌。2015年,该集团前瞻性地布局软件行业,利用AI技术为医疗行业量身打造配套软件。

2020年,通御集团顺势成立互联网医院,旗下拥有三十几个社区医疗点及一家医院,并在高新区积极筹建2万多平方米的新项目。

“我们的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与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实现毫秒级中医证候智能辨识。相较传统中医师耗时30分钟以上的四诊合参辨证过程,我们的系统通过特征图谱解析与知识图谱推理,可快速完成证候归因与治则匹配,显著提升临床诊疗效率,有效降低医师工作负荷,具有显著的医疗资源优化价值。”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涵盖用户视频问诊、数据收集、精准体质分析等环节,并为医生工作提供全方位辅助。

“我们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还积极与药企展开合作,为药品销售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搭建起医疗服务与药品产业之间的数字化桥梁。”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系统已与鲁南制药、荣昌制药等众多药企达成合作,同时积极推进小程序等功能的开发,力求让更多药店和患者能够便捷地利用系统进行初步健康诊断与咨询。

随着AI技术在中医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中医有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更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换道超车,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用传统眼光打量,门楼街道的发展优势并不明显。然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作为农业产业地区的门楼街道借助新“赛道”换道超车。他们聚焦中医药产业、医疗健康、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挺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产业脊梁。

先知、先觉、先做,才能赢得先机。近年来,门楼街道医药行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中盛药化、巨先药业、中医世家等医药企业为集群,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保障居民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门楼街道产业能级的裂变升级,源于其着力营造的营商环境。门楼街道多措并举,推动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门楼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延卫介绍:“街道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要求,建立企业联盟,实施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安排专人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同时,简化审批流程,设立医药行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协调市场监管、环保、卫健等多部门,实施并联审批,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近年来,门楼街道在“栽好梧桐树”上狠下功夫,引得“凤凰”纷至沓来。围绕医药产业上下游,门楼街道成功引进医药原材料供应商、医药包装、医药物流、医药销售等企业20余家,完善产业链配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供智力支撑。门楼街道联合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医药企业定制人才培养课程,开展在职人员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各类医药专业人才百余人次,涵盖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营销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了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

“AI产业正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门楼街道工委书记葛泉表示,未来,门楼街道将在医药行业领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广AI问诊服务平台,并促进其与辖区医药企业的合作,与此同时也将积极推动“AI+医疗”应用场景的落地,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渗透率。

责任编辑:信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