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关掉“美颜滤镜”,让政绩回归“素颜”

时间:2025-07-09 18: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人民日报

据人民日报报道,“接下来在上海有个城市旅游推介会,打算配一个文旅宣传片……”前不久,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文旅发展集团就公务视频制作事项,向相关部门进行报批咨询。对照《南浔区级部门宣传视频制作费预算支出标准(试行)》,相关部门按照三类视频的制作费用要求,对项目报批进行了严格把关,并提出:“有些视频特效可有可无,可否去掉。”最终相较于之前,该视频制作经费预算砍掉了20%。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是一个长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主打一个持之以恒,不容松劲歇脚。既要防止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加码考核、填表留痕、滥挂牌等老问题反弹回潮、死灰复燃,也要警惕形式主义花样翻新、变种不断,比如“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屏幕中的形式主义”等。

此次浙江湖州坚定向公务活动中过度使用视频说“不”,就是在向“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宣战。在基层,很多视频或者PPT,都陷入到了“为了做而做”的怪圈。一些视频或PPT的制作,只是为了搞“撑场面”,相互攀比,让工作汇报“看起来很美”,而不顾实际情况到底需不需要,投入和效果是否成正比。

这样的视频和PPT,实际上就被当作了“政绩美颜滤镜”。但如此政绩“中看不中用”,失了真实,也就失了公信。还会导致资源错配和浪费,基层负担加重,群众也不会买账。群众真正在乎的是,好钢有没有使在刀刃上,民生实事做了多少,而不是搞了多少“花架子”,为政绩涂抹了多少脂粉,群众要看实效,而非看“表演”。若与群众这一期盼相悖,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难掩“唯上不唯实”的政绩观偏差。

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关掉“政绩美颜滤镜”,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擦亮的是“实事求是”这块金字招牌。为的是精准纠治作风之弊,给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为的是对群众负责,进而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这方面,湖州南浔区的实践可圈可点:做好源头把关,对公务视频制作、电子演示文稿、网络直播等建立及时报批的工作机制;向“存量问题”开刀,通过单位自查自纠“照镜子”、财政专项排查“查账本”、纪委精准筛查“揪问题”,对相关情况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以无缝隙监管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打通纪律监督、巡察监督、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组成“四方联动”监督矩阵,建立起问题线索的相互移送工作机制。

“过去花了不少冤枉钱,现在省下的钱还能用到古镇提升上。”“很多工作口头汇报就可以,我们能腾出更多精力、财力放在实际工作上。”截至目前,南浔全区公务视频、电子演示文稿制作数量同比下降74.5%,费用同比下降85.4%。而湖州的数据是,全市公务视频、电子演示文稿等制作数量同比下降74.7%,费用同比下降82.2%。而这些,也只是浙江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全省公务政务活动中的视频、PPT“减量、减费、减负”的成效一瞥。

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砍掉的是可有可无的视频和PPT,纠偏的是畸形的政绩观。当所省下的每一分钱,腾挪出的每一份精力,化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行动时,这样干出来的政绩,无需滤镜加持,百姓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关掉“美颜滤镜”,让政绩回归“素颜”本色,就是要让真实、务实、扎实,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其深意远不止于给基层松绑减负,关乎作风之变,更关乎人心之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