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债下分红 惠科股份二闯IPO
距前次创业板IPO折戟不足两年,面板“三哥”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科股份”)再次站到了A股门前,公司本次拟转战深市主板上市。两度谋求上市背后,惠科股份融资需求较为迫切。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上短期、长期借款余额合计超过330亿元,子公司待收购股权等金额合计近13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出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近15个百分点。然而,在高额债务压力之下,公司仍于2024年进行了约2亿元的现金分红。值得一提的是,7月3日晚,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发布《关于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的公告》,惠科股份等12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

分红后拟募资补流
赶在财报有效期前,惠科股份主板IPO于6月30日晚间获得深交所受理。
据了解,惠科股份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中国领先、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显示面板等核心显示器件以及智能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三家大尺寸液晶面板厂商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度,公司电视面板出货面积、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面积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名、第四名、第三名。
作为国内第三大面板企业,惠科股份也系今年上半年获受理的第二大IPO项目,公司本次冲击上市拟募集资金约85亿元。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拟募集资金中,10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其余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则拟分别投资于长沙新型OLED研发升级项目、长沙Oxide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绵阳Mini-LED智能制造项目。
不过,计划募资10亿元“补血”的同时,惠科股份在分红上却并不吝啬。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大手笔现金分红约2亿元。
“从公司财务状况和运营需求的角度分析,尽管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资金充裕。分红是基于公司当时的盈利情况和股东回报考虑作出的决策,而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未来发展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
业绩表现方面,惠科股份2022—2024年营收、净利均实现稳步增长。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71.34亿元、357.97亿元、403.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4.28亿元、25.66亿元、33.39亿元。
借款余额超3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冲击上市背后,惠科股份账上负债金额高企。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惠科股份账上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余额分别为218.81亿元和112.71亿元,合计约331.52亿元。
与此同时,惠科股份采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与国有资本或市场化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产运营,近年来陆续与滁州、绵阳、长沙、北海、郑州等地方国资合资成立半导体显示或智能终端等项目公司,截至2024年末,公司待收购股权、已收购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和附有收购义务的少数股权余额合计129.27亿元。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报告期各期末,惠科股份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1%、69.47%和68.78%;对应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约为52.61%、54.05%、53.93%。不难看出,公司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始终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对此,惠科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同行业可比公司均为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多元化,而公司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因此负债规模较大。另外,同行业可比公司业务发展阶段有所差异,公司进入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的时间相对较晚,报告期内仍在持续建设产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厂房建设、设备购置以及技术研发等,资金需求量较大、债务融资较多。同时,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与智能显示终端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智能显示终端行业的同行业可比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相对较低。
“公司所处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产线建设、设备购置以及技术研发,在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设施维护、持续研发投入从而稳固市场地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债务融资方式筹措资金,但债务融资亦提高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财务费用。公司亟待通过股权融资偿还债务,降低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缓解偿债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惠科股份表示。
曾冲击创业板未果
在本次冲击深市主板IPO前,惠科股份曾有过冲击创业板的经历。
深交所官网显示,惠科股份前次创业板IPO于2022年6月24日获得受理,当年7月22日进入问询阶段。不过,经历首轮问询后,公司于2023年8月主动撤回相关申请材料,公司当次IPO终止。
据惠科股份彼时披露的招股书,前次冲击创业板IPO,公司拟募集资金约9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长沙惠科中大尺寸OLED半导体显示器件研发升级项目、Mini LED直显及背光生产线扩建项目、惠科股份智慧物联显示解决方案项目、绵阳惠科Oxide产研一体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不难看出,相较前次创业板IPO而言,惠科股份本次冲A拟募资金额缩水10亿元。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惠科股份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两度IPO企业,如果两次IPO时间相隔较长,募投项目以及募集资金发生变化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可能跟当下行业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相关。但如果是较短时间内,IPO公司募投项目发生较大变化,这可能会让监管质疑公司制定战略规划的审慎性。
控制权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惠科投控持有惠科股份45.42%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王智勇通过惠科投控及深圳惠同合计控制公司52.31%股份的表决权,并通过担任惠科投控的执行董事、深圳惠同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能够实际控制惠科投控和深圳惠同的重大事项决策,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