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综治中心:“法院+综治”联动跑出解纷加速度
“早上刚反映问题,下午就拿到了法律文书!”在赛罕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业主李先生举着司法确认裁定书,满脸惊喜。因对小区物业服务不满而拒缴物业费的他,原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却在24小时内见证了矛盾纠纷的全流程化解。赛罕区综治中心物业纠纷调解员给李先生递过一杯热水,轻声道:“咱们今天把心结解开,往后您回家见着物业人员也能笑着打招呼。”
这起典型案例背后,是赛罕区创新打造的“法院+综治”协同解纷机制在持续发力。该区将法院解纷资源“嵌入式”接入综治平台,通过诉讼服务窗口、诉调对接工作室、共享法庭等实体化阵地,让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既能找对人,更能办成事。
来到赛罕区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一位老大爷扫码登录人民法院案例库,眯着眼查看法院提供的案例,工作人员发现后帮老大爷调大了手机字号:“您慢慢看,看看其他跟您一样情况的案例,全国法院都是怎么处理的,做到心里有谱。”
诉讼服务窗口还摆放着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模板的二维码,群众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电子版本并快速填写。与传统起诉状、答辩状文本相比,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实现了从“大段叙述”到“精准填空”的转型,填写内容更加清晰明确,群众看得明白、用得方便,同时也能提升法院的办案效率。
走进隔壁的诉调对接工作室,值班法官和综治中心调解员组成的“黄金搭档”协同开展调解。赛罕区人民法院法官团队开发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例汇编》成为调解员的实战指南,汇总的典型案例为不同情形纠纷提供“解题思路”,已经被翻得有点发旧的案例汇编里,夹着调解员手写的便签。“聊点家里的事儿缓和气氛,有助于提高调解成功率。”调解员说。
值班法官从材料审核、立案、审查确认、电子送达等流程无缝衔接“一站式”办理,让调解协议当场变身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裁判文书,既消除了当事人的后顾之忧,更避免了诉累。
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综治中心调解员和值班法官正在向赛罕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介绍今天调解中碰上的复杂问题,沟通处理思路,确保每个疑难杂症都能得到精准治疗。研讨结束,专家说:“新能源充电桩的安装手续比较具备典型性,咱们抽空约上其他专家在法院三级专家工作站做一次专家论证吧!”
在共享法庭,一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示范案件庭审正在进行。街道、综治中心10名调解员旁听庭审全过程。今年起,综治中心按照“示范判例+批量调解”模式处理物业纠纷,以调为主、调判结合、以判促调。
“这种调解员旁听示范案件庭审的培训方式,比照本宣科管用多了,原来法官的审理思路是这样的!等示范判决出来以后,这个小区的其他案子我就好调解了!”刚参加完观摩的调解员欣喜地说,并在笔记上工整写下了今天的心得:“法律是尺子,也要当熨斗,量是非曲直,抚褶皱心结。”
来源/青橙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