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求好眠 “躺”赢不简单
□ 胡立彪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许多人被睡眠问题困扰。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越来越多,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达到48.5%。睡不着、睡不深、睡不够已成为关系数亿人健康的“时代病”。
正是关注到睡眠困扰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睡眠健康纳入主要行动指标。睡眠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睡个好觉”买单,这为睡眠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睡眠经济逐渐火热起来,并形成一片蓝海。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睡眠经济行业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8.6%。该市场未来一段时期仍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
从听助眠音乐到改善卧室环境,再到使用智能助眠产品,人们花钱求好眠,对助眠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京东的消费数据显示,2024年,助眠香薰类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9倍;止鼾器、睡眠益生菌、酒店睡感床垫等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0%。随着科技进步,智能睡眠产品异军突起,企业通过采集个体生命体征数据和环境数据,叠加AI算法和算力支撑,以实现睡眠全过程健康管理。京东的消费数据同时显示,2024年,智能止鼾枕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智能电动床、智能床垫成交额同比增长125%、82%。除了产品,专业的睡眠咨询服务和睡眠治疗服务也逐渐崭露头角。消费者对睡眠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购买,而是希望能够获得专业的指导和解决方案。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睡眠经济涵盖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丰富多样,基本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人们对睡眠日益重视,睡眠健康产业呈现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业态发展的趋势,并形成从产品到服务到数据的产业链。智能科技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也进一步推动睡眠健康产品和服务升级。未来,睡眠健康产业将转向全方位睡眠管理生态竞争,助眠产品与睡眠健康管理服务、智能设备与远程睡眠医疗结合,将成为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点。
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面临“成长的烦恼”,睡眠经济也不例外。睡眠健康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大量资本加入进来。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000余家睡眠经济相关企业中,约68%的企业于5年内成立,仅2024年,就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40家。众多企业快速入局,使市场鱼龙混杂。目前,行业市场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夸大宣传等问题比较突出。在社交平台,不少消费者反映,线上助眠类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标榜“智能”的产品售价很高,但助眠效果较差,存在以营销话术误导消费的问题。
推动睡眠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相关法规标准至为关键。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睡眠产业分会执行会长、中国睡眠大会秘书长汪光亮认为,目前睡眠健康市场上并不缺乏好的技术和产品,缺的是引领市场向好发展的规范标准。因此,应尽快建立完善睡眠相关行业法规标准,对睡眠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作出明确规范。凡宣传有助眠功效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市场准入要求;若属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类,须有“药”“械”字号批准文号。同时,划清相关监管部门责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睡眠经济相关经营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标准规范,合法合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入分析消费者睡眠数据,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睡眠产品和精准的睡眠解决方案。
睡眠经济在社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崛起,前景广阔。随着技术创新、监管完善和消费认知提升,睡眠健康产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们的睡眠健康和经济增长带来双重利好。
(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