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庆阳市西峰南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纪实
面对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市属医院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2023年9月以来,甘肃省庆阳市深入推进国家医联体建设试点,由庆阳市人民医院牵头,整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庆阳市妇幼保健院、庆阳市康复医院、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峰区兰州路、朔州路、学院路、石油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医疗单位资源,组建成一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通过推进医疗集团化,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庆阳市南区的医疗空间布局和专业设置,在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看得了病”,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市内就诊率提高到90%,市外转诊得到有效控制;二是“看得起病”,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放缓,患者次均费用下降10%。防止了因优质医疗资源紧张而增加老百姓看病的费用和负担;三是“看得好病”,基层能力得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增长40%,手术量增加25%,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不跨省份看大病,专家就近看慢病,家庭医生管小病”正在实现。
看得了病
“远程医疗真正实现了!以前做的心电图、片子,我们诊断能力有限,现在传给市医院、二院,很快诊断结果就出来了,不用病人再来回跑路了”,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该社区有陇东学院在内的3万多居民,距城区相对较远,在市康复医院的帮扶下,增加了药物储罐、食疗、运动理疗等项目,每天来社区做中医理疗的患者不下100多人。何静川是市康复医院的专家,每周五来这里坐诊,附近居民再也不用到医院去排队挂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服务。
西峰南区城市医疗集团在保持成员单位机构建制、第一名称、隶属关系、财政供给“四不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实现治理机制、医疗资源、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六统一”,总体实现医生、基金、患者“三个下沉”,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患者双向转诊“两个通畅”,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一个提升”的“321”目标。医疗集团采取理事会组织机构,理事会负责医疗集团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及重大事项的决策。集团内建立了人力资源、财务、医务、护理、院感、医保、药学、门急诊和公共卫生审计共9个管理部门,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通过《章程》指导集团开展工作。市人民医院依托其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建立医疗集团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机制。组建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五大医学中心,实现了集团内部100项检验结果的互认。医疗集团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在诊疗、营养、康复、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树立主动服务理念,整合梳理各类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资源。全面推进医疗服务模式由“居民和患者去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向“主动为居民提供全程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转变。合理的就医格局搭建起来了,架起了医疗集团内部得“双向桥”。
根据辖区内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状况和社区所辖居民的病种特点,医疗集团在社区成立“便民门诊”,解决了患者“挂号时间长、候诊室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等问题,优化就医取药流程;医疗集团抽调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康复医院四家医院的心脑血管、神经内科、内分泌、儿科、妇产科、呼吸科、消化科、乳腺科、中医、精神心理可科、老年病科和康复等专业的专家共计50余名,派驻各社区坐诊、查房和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共坐诊600余人次,诊疗患者3000余人次;同时开展业务培训讲座30余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教学查房100余次。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社区医疗机构常见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同时通过对常见、多发慢性病的“筛、防、治、管”,真正实现医疗为民、服务为民,让社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便捷、优质、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
看得起病
一位60多岁得女性患者患头晕5年多,颈动脉拥堵达70%,到处求医花费10多万元。在兰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后,市人民医院帮扶专家、神经内科副主任医生邢晓娟通过西医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以后患者得到康复,仅仅花费600多元。
看病贵,贵在部分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群众对此颇有怨言。为此,集团实行范围内“一个药品目录、一体用药评价、一致药学管理”的“三个一”管理制度,保障“一张处方集团通用、一种疾病同质用药”。以分工协作推动“疾病一体化管理”。面对慢病患者迫切需要有效管理的情况,市疾控中心发挥监管优势,以实际发病率作为主要依据,逐步为慢病患者建立集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健康教育、随访和临床研究于一体的全程疾病管理新模式。市医院、二院专业专家为慢病(专病)一体化管理融合团队带头人,妇幼保健康复医院相关专业医生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成员,分工协作,一体管理。目前,按照“一社区一慢病”规划,选定乳腺癌、甲状腺疾病、帕金森病、炎症性肠病、肥胖等病种,开展全区慢病筛查及后续全程管理工作,其中已共管炎症性肠病患者2000余人,患者“疾病一体化管理”的感受度明显提升。庆阳是岐黄故里,中医特色优势明显,集团探索建立起地市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新模式。即中心+专科+专病门诊+中西医MDT协同诊治患者。市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帮扶兰州路社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进一步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疾病治愈率提高50%。
医疗集团发挥落实分级诊疗和连续性诊疗的牵头引领作用,在集团范围内开展康复类患者住院分层、分类、分段差异化按床日付费改革试点,实行医保移动支付、开展诊间结算、门诊慢特病跨区域报销、电子处方流转、异地及外伤直报等措施,为患者节省就医成本。2023年以来,医保平均住院费用下降1088元。
看得好病
今年56岁的柳先生有十多年的心脏病史,先后多次到外地求医,效果不佳。有着20多年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的上海市胸外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步升,挂职庆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组建了学科团队。成功为柳先生做了“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型+左心耳结扎”手术。该例手术是庆阳市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标志着庆阳市已经具备开展这类手术的软硬件条件,将为当地患者就近诊疗心脏病类疾病提供极大方便。
“地方医院缺少专家名医,看不好病”,这是群众最担心的问题。市人民医院与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等10多个医院协作,共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66名,成立4个名医工作站,开展的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玻璃体视网膜、内镜下胆道肿瘤射频消融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全市空白,解决了群众奔赴市外的就医困难。“向上联,强自身,向下联,强基层”,医疗集团理事长、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振运说。医疗集团通过“双联”机制打造优势重点专科,提高集团整体医疗水平。
集团强调一体化协作,鼓励差异化发展,相互之间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共同推动队伍建设。市医院与市妇幼保健院签订14名专家服务协议,帮助市妇幼保健院提升儿科、心内科、影像诊断等技术水平,无偿对10多名大学生进行代培、订单式培训。
“市人民医院派出14名专家帮扶我们,尤其是影像科,定期来质控,我们的核磁、CT等利用率、诊断水平大大提高”,市妇幼保健医院张院长告诉记者。目前集团内部形成了市医院以神经外科、麻醉手术科、骨科、肿瘤外科、检验医学、重症医学,市二院以精神科、内分泌科、风湿骨病科、普外科,市妇幼保健院以保健和妇产科、儿科、中医乳腺科,市康复医院以听力、肢体智力、特殊教育等20多个特色优势专科,集团内部特色鲜明、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初步形成。
医疗集团制定并在医疗集团各医疗机构推行统一标准的运营管理制度合和职责规范,根据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实际诊疗能力,建立“双向”转诊。集团建立以来累计有3000多名患者在庆阳市人民医院首诊后,被分诊到市二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康复医院住院治疗,或被分诊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慢病共管共治,接受全程健康管理。为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效率,市人民医院牵头建设区域整合式智慧数据平台,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诊疗HIS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借助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及检查检验数据平台,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群众在集团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的数据互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被赋予同等同步开具市医院、二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大型检查检验项目的权限。依托“健康庆阳”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共享、预约挂号、在线支付等功能,患者可通过手机APP查询检查报告、咨询医生,减少排队时间。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域疾病谱,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了支持。(巩晓鸣 任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