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需要仔细琢磨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奥秘
自古以来,在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就传承有许许多多教会我们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尤其是那些浓缩的经典名言警句,更是精品中的精品。然而这些宝贵的做人诀窍,是需要仔细琢磨和品味,方能领悟其中的奥秘的。笔者在这里撷取一些,愿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和共勉。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真丈夫。”
喝酒的时候,不管是真的醉了“酒后吐真言”,还是假装醉了“以酒作掩饰”。总之,酒桌上不胡言乱语,才是真正有内涵和修养的人。而在钱财上能做到“亲兄弟明算账”,把钱财分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人,才是真正能做大事情的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如果一匹马在行走时,让人感到有气无力的,不是生病了,大多都是因为太瘦弱了所致。而人如果活得不风雅潇洒、洒脱放逸、自由快活,那么只是因为贫穷所致。马太瘦弱自然无力行走,人若贫穷就没有了底气,连说话做事都会是缩手缩脚的。

“酒肉朋友千千万,谁曾雪中送过炭。”
在人的一生中,一起吃肉喝酒的朋友一定很多,但又有谁能真心地帮助过处于困境的你呢?可见,虽然平时“朋友”无数,推杯换盏,吃吃喝喝,称兄道弟,貌似亲近,但是等到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谁又能真心帮助自己呢?这句话告诫我们:交友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好坏,如果朋友很多,却很少有人能真心帮助自己,那么,这样的朋友再多也是没有用处的。
“我若风光万人陪,一无所有还有谁。”
你如果在春风得意、风光无限、鲜花掌声、万人追捧的时候,必定会有很多人陪伴在你的身边。但是,你如果混得一无所有、失魂落魄、贫穷潦倒、一贫如洗,那么还有谁会陪伴在你的身边呢?这,就是人性使然。

“宁在人前全不会,莫在人前会不全。”
宁可在人前表示自己什么也不会,也不要在人前表现出不懂装懂,最终尴尬失态,丢人现眼。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别人面前,一定要保持低调、谦逊和自知之明的态度,宁愿承认自己的不足,也不要因为一知半解而在他人面前出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如果某一棵树木高出了整个森林,那么大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如果土堆突出于河岸,湍急的水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别人的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或打压。这句古训充分地说明:才能或品行过于出众的人,更容易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和排挤。

“人性就是这样:能容得下弱者,却容不下强者。”
人之所以对弱者能够包容,可能是因为同情心或怜悯心。人们往往会对处于弱势的人产生同情,并希望能够给予他们以支持和帮助。而对强者的不包容,则可能出于羡慕心或嫉妒心,当一个人表现出强大或成功时,其他人就可能会感到羡慕嫉妒恨,且总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敌意,从而产生排斥心理。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即只愿意看到比自己差的人,而看不得比自己强大的人。
“不曾清贫难做人,不经世事永天真。”
一个人如果没有曾经经历过清寒贫苦,充满艰苦穷困的生活,大多都会是难以成熟起来,并懂得如何做人的,而没受过世事的磨炼和打击的人,也大多总是会过于幼稚和天真的。可见,只有经历了困难与挫折之后,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的成长和历练。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拼搏,奋斗成长出来的,而那些在富贵宠溺中长大的人,大多都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最终就可能会沦落成为普通平凡的人,甚至是没落之人。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一个人在积德做好事的时候,是不需要一定要让别人看见,何时何地都是可以做的,因为积德行善的事情,上天自会知道。也就是说,做好人好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积德而行善的。所以,不要因为做了好事没人知道,就觉得没有意义,也不要以为做了坏事只要没人知道,就可以胡作非为。

“人的一生啊,无非就在做两件事,谋生和谋爱。没有钱委屈肉身,没有爱折磨灵魂。好好做事,赚钱养好肉身,好好做人,读书丰盈灵魂。”
人的一人,最主要的两件事情,一是谋求生存,另一个则是谋求爱与被爱。而如果没有钱,就只有委屈自己的身体去辛苦劳累挣钱以谋生计。如果没有爱,则精神和灵魂就要受到折磨而痛苦了。所以,人的一生,一定要认真工作好好做事,努力挣钱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还要提高素质,好好做人,刻苦读书学习,成为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人,不仅自己得到爱,还具有能力去爱别人,从而让自己的灵魂和精神获得丰盈与愉悦。只有这样,才不枉此生。大家以为如何呢?
